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精细化逐渐成为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虽然,目前煤炭行业大环境不景气,但短期内我国煤炭的地位仍无法削弱,煤制油可以降低国家对外油的依赖,立足长远,煤化工仍然是煤企转型脱困的有效手段。
困局之下煤化工行业是否还有潜力?
自打煤炭行业结束“黄金十年”,煤企就没有真正过过一天好日子。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去产能力度加大,特别是4月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下降,但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在煤炭市场需求不振以及利润每况愈下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煤炭企业把目光投到利润率相对较高的煤化工行业。“逢煤必化”已经成为多家大型煤炭企业的普遍选择。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指出,未来煤化工用煤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约为1.5亿吨油当量。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现实,赋予发展煤制油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国内外油气市场的需求增速已明显减缓。煤化工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
从煤化工行业自身的情况来看,不得不承认,其当前正处于困境中。“低油价”、“严环保”、“水资源”是当前发展煤化工需要迈过的几道坎。
来自油价下行的打击
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跌破每桶40美元和35美元;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每桶53.6美元,同比下跌46.1%。这给煤化工产品销售带来严峻挑战。
此前有从事煤化工的专业人士测算过,当国际油价低于60美元/桶的时候,煤制气和煤制油等煤制能源方面都将会没有利润。当前WTI油价仅45美元/桶,且业内普遍预计中短期内国际油价仍将处于低位,因此,煤制气和煤制油的经济性会较差。而现时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项目仍有一定利润,主要是由于烯烃的下游是薄膜等消费品,下游需求会较其他工业品稳定。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秘书长唐淑云认为,2016年,原油供应过剩的态势很可能持续到四季度,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将低于2015年,预计到2018-2019年,布伦特均价才有望回升至每桶60-80美元。
“尽管现时煤价处于低位,使煤化工项目看起来变得有利可图,但是,国际原油价格目前仍处于低位,短时期内不会改变。这对于煤化工产品的经济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旦失去了经济性,煤化工也就失去了初衷。”金银岛研究中心化工部主编王贞贤表示。
“煤化工项目的产品路线不同,经济性也不同,总体来看,即使目前煤价较低,煤化工产品的经济性也普遍低于石化产品。”唐淑云说。
此外,唐淑云还指出,以煤制油为例,煤制油行业当前不只面临低油价的冲击,还有高额的油品消费税,日子更加难过。
环保和碳排放压力大
煤化工项目采用先进技术生产,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项目规模大,排放总量仍相对较大。
在废水方面,煤化工生产废水经过技术处理后,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但由于项目多建设在西部地区,当地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差,没有纳污水体,废水必须实现“零排放”。目前高浓盐水存在处理费用高和废盐如何再利用的问题,有机废水的处理回收技术等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化验证。
据了解,在2015—2016年,苏新能源煤制天然气项目、浙能新天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潞安长治煤制油项目的环评报告均经历了多次论证、反复修改和二次审批,充分显示了有关政府环境部门对现代煤化工项目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
“我国煤化工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煤化工行业固废、废气的处置和排放可以控制,污染排放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废水排放;二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治理问题。目前废水的处理难度较大,之前有报道指出个别煤化工企业偷排废水的情况,恰恰说明了问题所在。”中宇资讯市场分析师关大利表示。
“目前煤化工污水处理工艺往往存在技术碎片化、集成度不高的问题。现有煤化工项目存在多个单位分段实施,各单元技术之间存在匹配度差、难以有效衔接和集成度低的现象。有的企业清污分流、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不到位,重视末端处理,忽略过程节水。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煤化工的发展也变得愈发艰难。”中圣清洁能源投资(江苏)有限公司大中国区经理陈海指出。
水资源制约成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煤化工项目单位水耗较大、规模体量大,平均每吨煤直接制油用水5.8吨、煤间接液化用水6.0~7.0吨、煤制天然气用水7.0~9.0吨、煤制乙二醇用水25.0吨、煤制烯烃用水22.0~28.0吨,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瓶颈将会制约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王贞贤指出,由于中国多数的煤化工项目均是集中在中西部等主要产煤区,而这些地区又是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煤化工高耗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往后要新建或扩产的项目必须要考虑新的水源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煤化工项目单体规模大,煤炭资源、水资源需求量大,对项目所在地煤炭资源、水资源支撑条件要求高。行业内外对于“运煤”还是“运水”一直都存在较大争议。以宁夏、陕西为例,这些地区煤化工项目主要依靠黄河,黄河总水量是有限的,而且每年还有减少之势。煤化工用水量的增加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
困局之下是否还有潜力?
据了解,经历数次征求意见,“十三五”能源规划出台在即。相关的信息显示,与“十二五”不同,未来5年能源发展的首要政策取向是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十三五”前三年原则上不上新的煤炭、炼油项目,而煤电、煤化工的核准“冰冻期”则是前两年。同时明确提出放缓风电、光伏发展节奏,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煤化工行业就没有利润可图,应该停止吗?其实也不尽然。
陈海指出,虽然艰难,煤化工仍是未来煤炭的主要出路之一。目前煤炭行业大环境不景气,但短期内我国煤炭的地位仍无法削弱,煤制油可以降低国家对外油的依赖,立足长远,煤化工仍然是煤企转型脱困的有效手段。
上海亚化咨询副总经理郑春临认为,由于油价的持续低迷和环保压力的加大,煤化工项目的光环正在褪去。但煤化工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和化工原料合理自给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煤化工行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政策的规范和扶持,也需要全体从业者的信心和坚持。
郑春临分析,现代煤化工需要等待时机。相对于煤制油和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氢等在成本、技术和政策扶持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是未来现代煤化工突围的重要方向。
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当前市场如何波动,发展煤化工产业都是中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煤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应该被坚定看好。行业的低谷期往往会加速行业的整合和洗牌,而具备核心资源和优势的煤化工企业的实力会更加巩固,并且在行业重回上升轨道之后迎来更好的发展。
关大利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精细化将成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煤化工精细加工是指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煤的定向转化,此后再通过精细加工转化中间产品为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的过程。煤化工精细加工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能源发展战略,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大利介绍道。
对于煤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唐淑云认为,在煤制气领域不宜过多投资,重点应保障现有示范项目稳定运营,新项目一定要审慎建设;在煤制油领域,虽然技术、工艺、设备等已不存在较大问题,但鉴于“十三五”期间国际油价很难快速回升的预期,煤制油产业投资也应慎重决策;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等化学品领域,为改变我国在相关领域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可根据市场需求稳步发展,但是要注意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线。
“煤化工的产品路线很多,煤间接液化、煤焦油加氢、甲醇制烯烃、煤直接液化、甲醇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企业选择哪个市场、哪个发展方向就显得很关键。一旦选对了市场,煤化工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