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油价格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新形势下,现代煤化工发展趋冷。目前,煤制油第一大省陕西近一半企业的生产装置难以稳定运行,该如何破解煤制油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7月13日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于西安召开的陕西煤制油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400万吨产能居第一 远景1200万吨规划
陕西是承担国家煤制油示范项目的主要省份。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陕西煤制油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技术日趋成熟也最为全面,成为我国煤制油产业重要的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煤间接液化、直接液化(煤油共炼)、煤焦油加氢(榆林版煤制油)、甲醇制汽油(MTG)等4种不同工艺路线的煤制油项目11个,年总产能突破400万吨,位居国内第一。而且,陕西还在煤油共炼、煤焦油悬浮床加氢(VCC)、F-T合成油、粒煤干馏、粉煤加压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CCSI)等方面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技术。
此外,陕煤化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正加快推进实施660万吨/年粉煤资源洁净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同时100吨/小时煤焦油轻质化废水处理项目即将投产;陕西龙成煤清洁高效利用有限公司拟在神木县柠条塔工业园区投资72亿元建设1000万吨/年粉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根据《陕西现代化工产业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未来5年间,陕西鼓励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做好工业示范,到2020年形成煤制油年产能1200万吨。向高端化发展,重点支持低柴汽比、市场销量好、经济效益佳的大型高低温费托合成多联产精细化产品,注重在生产油品的同时拓宽产品范围。
半数企业没稳运 消费税是生死结
去年以来,陕西煤制油生产运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陕西煤制油企业累计生产各种油品50多万吨,近一半企业的生产装置没有实现稳定运行。
业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既有企业内部管理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国际油价波动导致成品油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尤其是煤制油企业的生死结燃油消费税政策还不明朗,呼声最高的减免煤制油消费税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对煤制油产业造成内外冲击。若按规定全额缴纳消费税,煤制油企业肯定全线亏损。这些企业呼吁尽快实施减免煤制油消费税政策。
“按当前含税价格柴油4300元/吨、石脑油3170元/吨计算,我们的柴油税负占50.49%、石脑油税负93.72%。正常生产后,每年需缴纳消费税16.6亿元,各项税金及附加合计高达22亿元。”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宝田说,今年是未来能源由基本建设全面转入生产经营的第一年,虽然上半年柴油产品和其他化学品生产销售基本正常,但生产经营面临困境。
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明介绍,宝氮公司今年1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装置运行稳定。但4月份以后甲醇价格进入上升通道,而同期的国际石油价格基本维持在40~50美元/桶,国内成品油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导致生产成本与产品市场价倒挂,上半年亏损700多万元。“如果征收消费税,将雪上加霜,企业将根本无法生存,只有死路一条。”张晓明坦言。
“消费税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陕煤化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世强说,该公司一季度产品销售不畅造成憋库,被迫降低生产负荷。同时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销售收入减少,资金回流较慢,流动资金日趋紧张。
据了解,陕西新建的几个煤制油工业示范项目,虽然去年相继打通了工艺流程,但工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示范项目,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目前试运行进展并不顺利,工程化面临技术、设备、催化剂等问题。比如,延长石油油煤新技术开发公司建设的全球首套45万吨/年煤油共炼工业示范项目,延长石油安源化工有限公司采用VCC渣油加氢裂化改质专利技术新建的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项目,榆林煤化有限公司的15万吨/年合成气制油项目,陕煤化集团府谷东鑫垣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项目等,目前均在停车消缺整改,完善工艺设备,准备再度试车。
企业应当联合攻关 煤制油不一定制油
“利用煤制油可加工生产高品质柴油、汽油和航空特种燃油,是我国未来实现清洁国六标准升级的基础油品。而且煤制油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较大,应该给予政策扶持。”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胡海峰对记者说。他认为,油价近期内不会有大幅增长,低油价将长期存在,煤制油面对的外部市场环境并不利好。
对于成品油消费税减免政策即将出台的热议,延长石油集团首席煤化工专家李大鹏认为:“成品油消费税减免,无疑将利好煤制油发展,但在低煤价时期要谨防刺激新一轮煤制油扩张。”他强调,做好煤炭清洁利用大文章,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实施技术创新开辟新途径。煤制油项目不一定制油,要在存量中创新,通过耦合集成,开发化工产品。
“陕西煤制油企业抵御‘寒冬’的关键是自救,在节能降耗、降低投资上下功夫,增强比拼石油炼化路线的竞争力,单打独斗没有出路。”榆林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张相平认为,煤制油企业一方面要眼睛向内,不断开展技术攻关,优化生产工艺,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差异化发展,可开发生产特种石蜡、-烯烃、高碳醇、高品质合成润滑油、烷基油、精酚等附加值高的下游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他建议煤制油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共同面对“寒冬”。
记者采访了解到,神木天元化工加快精酚分离技术升级攻关,提高精酚产量和质量,部分产品将替代进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公司660万吨/年粉煤资源洁净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的前期手续也在集中力量推进,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神木鑫义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将优化工艺操作、降低产品单耗、减少运营成本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同时加紧实施4万吨/年提酚装置二期工程项目。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