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第四年,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第一年。
2014年,炼油企业需要关注三件事:
一是近年来我国显现的炼油能力过剩问题;
二是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大,环保节能减排要求趋严的形势下,如何低成本、持续有效地完成油品质量升级,打造中国炼油升级版;
三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我国将对符合资质条件的一些民营和地方炼厂放开进口原油加工限制,中化集团泉州大炼厂也将在今年投产,将给市场带来多元化竞争。炼油企业要思考国内炼油市场的竞争新形势及应对之策,也要思考如何顺应形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产能过剩显现
政府和企业需要齐心协力,强化调控,推出举措,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过去3年,在汽车业、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新建、改扩建炼油项目陆续投产,炼油能力持续较快增长,炼油能力从2011年的5.59亿吨/年增至2013年的6.27亿吨/年,年均增速达5.9%。
同期,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期,经济增速放缓,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成品油年消费量增速从2011年的7.6%下滑至3.5%。
这“一升一降”使我国炼厂年均开工率连年下滑,从2011年的86.9%降至2013年的83.2%。国内油品总体供过于求,主要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转为全面净出口,且数量逐步增加,2011年为407万吨,2013年逼近千万吨,净出口率从0.9%升至3.4%。
从测算情况看,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将新增超4000万吨/年,增速超前3年平均值。若炼厂开工率和国内经济增长保持上年水平,则今年我国成品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净出口量将可能扩大为1600万~2000万吨。
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常态化,加上节能汽车的推广、替代能源用量进一步增加等因素,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速将逐渐回稳放缓。如不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这“一增一减”有可能使成品油供需差和净出口量持续扩大,炼油能力走向严重过剩。
虽然我国目前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我国炼油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从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看,从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看,从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严峻形势看,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不宜走超大量进口原油加工,既满足国内需求又大量对外出口的道路,只能走适量进口原油加工,满足国内合理有效需求为主,少量出口调节,局部或季节性余缺的道路。
化解炼油能力过剩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摸清国内炼油行业的真实家底,做好炼油新建扩建规划计划的监管,完善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的审批备案制度,打破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坚决而又妥善地淘汰落后炼油能力。
其次,炼油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形势,控制调整好在建项目的投资节奏和建设速度,避免出现某个时期投产过分集中和局部地区扎堆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中短期内炼油能力增长过快、布局出现新的不合理;还要统筹合理安排好炼厂检修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安排生产计划,增产适销对路油品和化工原料及高附加值产品。
再次,要下决心不护短,主动淘汰那些能耗物耗高、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欠佳的老装置、老设备,以提高国内炼油能力的含金量和内在质量。
我国炼油能力过剩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关注,正在逐渐加强宏观调控,监控炼油扩能,进一步完善炼油项目的审批和产业政策。一些炼油企业也采取措施,取消改扩建项目,推迟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如中国石化已取消燕山石化的800万吨/年扩能计划,中国石油也推迟了华北石化、昆明石化等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
通过各方努力,今后国内炼油能力的增长有可能与转型升级期的国内经济增长、油品消费增长同步,炼油行业能够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