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注册 登录】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返回网站首页
menu
首 页
资讯
数据
政策
技术
咨询
项目
市场
专家
企业
会展
招聘
管理咨询
《中国煤化工》
menu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详细内容
李寿生:全力做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大文章!
作者: | 来源:国家煤化工网 | 时间:2023-0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释放两者有机结合的巨大潜力,对于有效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正在向强国跨越的石油和化工行业来讲,不仅进一步指明了战略方向,而且也明确了战略任务。这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行业必须深刻领会精神内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将扩大内需同优化供给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全行业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内需和外需、消费和投资的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全面开创新时代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进一步提升我国石油

和化学工业的有效供给能力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决定供给,供给也可以创造需求。需求和供给的动态平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优化供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前提。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十二五”集中消除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摆在优先位置,依靠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和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行业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表现在:攻克了一批先进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油气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石油炼化大项目布局进一步优化,炼化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技术开发迈出新步伐,突破了一批补短板的技术;以示范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稳步推进,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特色发展的新亮点;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正在探索一条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路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行业总能耗和重点产品能耗持续下降;“三废”排放显著降低。特别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相继开建,全行业供给能力和水平进入了一个朝气蓬勃发展的全新阶段。尽管面临疫情严重干扰和世界经济大幅下滑的严峻挑战,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期间仍然取得了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3%、利润年均增长8.1%的良好成绩。

“十四五”以来,石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持续加快,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供给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已经开工建设的重点石油化工项目近400项,合计投资超过2万亿元。这些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八大重点领域:

一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2021年国内重要油气发现共28项,当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约30亿吨油当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扩建改造项目投产5项,新增液化天然气接收能力300万吨。地下储气库投运5座,新增库容40亿立方米。新投产的长输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地下储气库等基础设施总投资约1000亿元。

二是石油化工领域。目前在建项目共47个,占行业在建项目的12.1%,投资合计11564亿元,占比为60.3%。其中,炼油化工项目16个,对二甲苯(PX)、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PDH)项目18个。进口石脑油制乙烯项目2个,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1个,对苯二甲酸(PTA)项目8个。

三是化工新材料领域。在建项目多达233个,占全行业在建项目的60.2%,投资合计4731亿元,占比为24.7%。其中,合成树脂在建项目6个、工程塑料项目22个、合成橡胶及弹性体项目21个、电子材料项目22个、新能源材料项目43个、氟材料项目36个、硅材料项目10个、聚氨酯材料项目3个、可降解材料及其原料项目58个、膜材料项目12个。特别是1,4-丁二醇(BDO)、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等可降解材料,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聚偏氟乙烯(PVDF)等一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材料快速增长。

四是精细化工领域。在建项目40个,占全行业在建项目的10.3%,投资合计348亿元,占比为1.8%。其中,涂料项目7个、医药和农药中间体项目9个、含氟精细化学品项目18个、染料项目5个、催化剂项目1个。

五是基础化工领域。在建项目共28个,占全行业在建项目的7.2%,投资合计654亿元,占比为3.4%。其中,氮肥项目7个、磷复肥项目1个、纯碱项目3个、氯碱项目5个,另外还有3个萤石原料项目。

六是现代煤化工领域。在建项目13个,占全行业在建项目的3.4%,投资合计1506亿元,占比为7.8%。其中,煤制乙二醇项目7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个、煤制聚乙醇酸项目2个。现代煤化工正在向高端化、绿色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

七是橡胶加工领域。在建项目18个(含3个海外项目),占全行业在建项目的4.7%,投资合计358.5亿元,占比为1.7%。其中,轮胎项目15个、输送带项目2个。橡胶产业为制造业配套能力大大加强。

八是二氧化碳捕集和综合利用领域。在建项目8个,占全行业在建项目的2.1%,投资合计31.5亿元,占比为0.2%。全部建成后,二氧化碳捕集和综合利用量可达每年562万吨。

以上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有效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我国炼油总产能将超越美国排名世界第一,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将取得一系列高端技术的新突破,如异氰酸酯的系列成套技术,尼龙66的关键原料技术(己二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技术、新型氢能膜材料制备技术、气凝胶技术等。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技术创新引领下的产业结构变化,不仅大大提升了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有效供给能力,还将有力提升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国际地位。

据欧盟化工理事会统计,2020年全球化工销售市场为3.47万亿欧元。销售规模位居前三位的经济体是:中国1.55万亿欧元(占比为44.55%);欧盟地区4991亿欧元(占比为14.4%);美国4258亿欧元(占比为12.3%)。全球化工龙头企业巴斯夫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国内化工市场规模将占到全球化工市场的5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化工市场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化工市场发展的信心。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擘画了宏伟蓝图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石油和化学工业必须要紧紧抓住4个全新的重大机遇:

一要紧紧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乡村振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是全行业扩大国内市场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扩大化肥、农药、农膜、饲料以及化学建材的有效供给,如何提升中国种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如何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和美丽家园建设中提供新型环保技术服务,保障农民舒适生活,我们行业责任重大,机会众多。

二要紧紧抓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带动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大批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不仅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自身结构调整带来机遇,而且还为我们行业区域规划、项目优化、投资施工、技术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石油和化工全行业,特别是重点石化企业、行业规划和施工单位,都要认真研究各大区域石油化工发展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市场潜力、结构特色,积极主动参与到区域发展的投资、规划、建设和服务中来,在努力为重大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我们行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三要紧紧抓住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机遇。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未来的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是党的二十大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制高点。绿色低碳发展,对于石油和化学工业来讲,既是一场尖锐的挑战,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化学工业有着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看家本领,绿色低碳发展和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化学工业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石油和化学工业在节能减排技术,在煤炭清洁利用工艺;在废气、废水、废固回收利用,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创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技术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石油和化学工业完全有能力、有实力走在工业部门的最前列。

四要紧紧抓住构建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供给能力。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建立,既能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国内循环的基本盘,又能撬动和带动国际循环的新机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必须要紧紧抓住的重大新机遇。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化学工业大国,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已连续12年雄居世界第一。我国国内的巨大市场和成长空间,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跨国公司的投资,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在积极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世界自贸区建设的推动下,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中,创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参与更多的国际分工。一个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强活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即将形成,并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之中,发出璀璨的光芒。

全力推动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的有机结合,全面开创我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全力推动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是关系行业长远发展全局的大事,是关系行业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大事,是关系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行业向强国跨越的大事,必须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既要做好长远战略谋划,又要落实落细各项具体措施,做到长短结合、行稳致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起步之年,2023年开始,全行业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这个核心任务,全力抓好5件大事:

一是全力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增强高端供给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要“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化学工业第一大国,已经成为全球化学工业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在全球引领未来的创新大潮中,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高端创新正在向6个重点领域聚集。即: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技术、绿色化学和循环经济技术、现代煤化工技术、农业化学品精准供给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这六大领域创新的激烈竞争,将决定着未来世界化学工业的格局。在引领未来的创新竞争中,我们行业要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点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集中力量组织一批行业高端前沿的重点创新技术攻关,特别是在我们具备优势的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技术、绿色化学和循环经济技术、现代煤化工技术和农业化学品精准供给技术等领域,率先取得一批高端前沿的突破。要在创新实践中,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进一步完善我们全行业领军企业、国家科研机构、重点大学多年形成的合作体制,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新高地。

二是全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通货膨胀高启的形势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集中体现在4个能力上:首先是市场开拓能力。无论是在风平浪静的市场环境中,还是在风高浪急的激流漩涡中,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永远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市场不断变化、技术快速迭代、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市场开拓能力将决定着企业的今天和未来。一个面向未来、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必须要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洞察未来的远见、创造并把握不断出现新机遇的能力。“快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市场开拓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核心能力。其次是资金成本管理能力。资金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根本体现。合理的负债规模、流动资金的快速周转、成本的比较优势和现金流的充足高效,这是一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绝对优势。在“现金为王”的时代,有些企业虽然还有资产,还有库存,但一旦现金流中断,企业也会必死无疑。尤其是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手上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不但可以减缓危机的冲击,而且可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在整合资源中实现自身的优化和更大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还要高度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在企业投资、设备、采购、生产、库存、物流、人员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第三是用户服务能力。用户就是市场,用户就是上帝。用户服务能力不仅是当前而且是未来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未来市场对供应商的选择越来越看重其市场服务能力。目前,世界化工强国和世界一流跨国公司都把为用户和市场服务摆在核心竞争力的显著位置。日本化学工业提出,要为用户和市场提供“令人感动的服务”。巴斯夫在面向未来10年的公司新战略中又明确提出了“创造化学新作用”的口号。他们的愿景是:每当用户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供应商就是巴斯夫!全面提升我们行业为用户、为市场服务的能力水平,差距很大,空间宏大,前景远大。第四是人才集聚能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保障。能否培养造就一大批企业的急需人才,能否形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团队,这是世界一流企业最核心、最关键的能力,也是世界一流企业最为宝贵、最具价值的本钱。在面向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中,企业急需加快战略管理人才、技术领军人才、杰出企业家人才和大国工匠人才等四大类中坚人才的培养。一流企业应该尽快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用人环境。

三是全力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增强企业安全发展水平。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一致的呼唤,也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共同责任。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郑重承诺,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一项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要求极高的大仗、硬仗!2020年,石油和化工全行业能耗总量为6.85亿吨标准煤,位居中国工业部门第二位;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84亿吨,也是中国工业部门的排放大户。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绝不是要求我们放慢发展,更不是要求我们停止发展,而是在绿色低碳约束下,实现更好更快的高质量发展。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新形势下,我们规划了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四大路径:一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尽管近年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必须要看到全行业节能减排还有很大潜力。要继续扎扎实实推进“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活动,不断提高领跑者能效水效水平,从而带动全行业节能降耗开创新的局面。二要全力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革命。在保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供给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加速布局氢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先立后破”的原则中,实现传统能源向未来新能源平稳有序过渡。三要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要不断提高绿色低碳石化产品的供给能力,积极开发优质耐用可循环的绿色石化产品,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力争到2030年,建成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需求、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石油化工产品供给体系。四要全力推进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突破。目前世界化工强国和各跨国公司都在花大力气研究二氧化碳利用的新技术。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二氧化碳的物理利用(如医药、饮料、二氧化碳驱油等)、化学利用(如二氧化碳生产甲醇、多元醇、可降解塑料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最近,二氧化碳生物利用、生产绿色航空煤油技术又传来重大突破的好消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一定要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中,“敢为天下先”,勇于大胆闯,不仅要走在整个中国工业部门的最前列,而且还要成为世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领军者。

四是全力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能力,增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水平。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筹当前和未来发展,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多年来,我们行业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一大批企业到国际市场资源地和市场去投资办厂,一大批跨国公司来中国市场合作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风生水起,成效显著。按照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要求,当前要全力推动和开拓“一带一路”合作的新进展。特别是在中亚及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在东南亚的橡胶、农业化学品、矿产合作方面,在中东的油气和贸易合作方面推动更多大项目的合作,继续加强同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化工公司在技术、贸易方面的合作。要全力开创RCEP合作的新局面。2020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RCEP协定覆盖的人口超过20亿,市场规模在世界区域协定中位居前列。RCEP协定在投资、服务、货物贸易、人员流动和货物通关等方面都做出了强化合作的新规定。特别是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文莱等国都把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列为优先选项予以政策支持。东南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同中国的技术、市场优势形成了互补共赢的新优势。2023年是RCEP协定正式生效一周年,这是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面对这个良好开局,我们行业一定要有新举措、新推动、新成果。要全方位提高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服务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底,进入到我国市场的石油和化工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资企业)共有7271家,占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类企业总数的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10家,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12.6%。目前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的1/3,这是一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力量。在全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石油和化工强国跨越的新征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跨国公司的历史性贡献,更要支持他们在新形势下在中国实现更大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要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真诚、更优的服务,全方位提升对这些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服务,要在信息交流、技术合作、政策沟通、项目支持和困难帮助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提供更多的帮助,建成为跨国公司周到服务的热情之家。

五是全力提升“稳中求进”的协调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经济发展的全局中,“稳”是基本前提,“进”是总体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和“进”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整体,也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推进的内在系统。在我们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经济运行中,要始终把握好“稳”的基础,“进”的目标,要及时发现和扭转行业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和扭转行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要构筑安全、可靠、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要强化行业运行中的分析调度系统,要成为联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灵敏纽带,要在能源、化肥、农药和基本化工产品的保供中,为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作出行业的应有贡献。

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篇艰难复杂的恢弘巨制。有机合成是我们行业的拿手好戏,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我们行业也应交出一份精彩、成功的答卷。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探索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一定要拿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和“事事落在实处”的执行力,在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中,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走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又有内在水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资讯搜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