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注册 登录】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返回网站首页
menu
首 页
资讯
数据
政策
技术
咨询
项目
市场
专家
企业
会展
招聘
管理咨询
《中国煤化工》
menu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 详细内容
中美经济全球化中的近忧远虑
作者:谢湘宁 | 来源:国家煤化工网 | 时间:2022-01-05

先是各国缺电,接着是各国能源和日用品涨价。今年以来,无论国家关系亲疏远近,全球同此凉热,家家都担心眼下这个冬天不好过。其中,有疫情的原因,更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在美国,眼看着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购物旺季就要来临,但到处都是日用品缺货和涨价的消息。据调查,东西都堵在港口或者还在中国的工厂里运不出来。

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美国40%的进口货物都是从这两个港口进来的。而据美国媒体报道,最近等待进港的远洋巨轮数量最多一天达到了创纪录的79艘,而疫情前的平均等待数量是01艘。平均一艘远洋巨轮装载的集装箱需要8000辆卡车才能拉走。有人算过,光拉完这些港口外滞留的79艘船上的集装箱,就需要将近60万辆大卡车。把这些卡车全部连起来,长度将近一万公里!

既然堆了这么多货,港口应该是热火朝天才对吧?但美国人看到的却是,港口冷冷清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数百台起重机,往往只有几台在运行,还运行得不紧不慢。于是,美国人愤怒地指责港口起重机操作员,拿着十几万美元的年薪却不好好干活!

但起重机司机的抱怨更大:是我们不好好干活儿吗?看看,港口已经堆满集装箱,不管是装货的集装箱,还是空集装箱,都没地方堆放了!

原来,疫情期间,海运运费暴涨。由于海运运费是按时间结算的,货轮为了节省时间,卸下集装箱后调头就走,空船驶回,本应该拉回中国继续装货的空集装箱也就扔下不管了。大量空集装箱在美国港口越积越多,直到把港口附近的货运场都堆满了。后面的空集装箱无处可放,港口只好把它们放在卡车底座上。很快,一个个货运公司卡车的底座都被空集装箱占据。卡车司机无车可用,只能干等。

美国日用品供应链就这么崩溃了。

据报道,美国政府已经考虑征用国民警卫队和军队的拖车,到美国所有大港口去拉货。而在北美风靡多年的公仔玩具——豆豆宝宝(Beanie Babies)的制造商泰尔公司,为了不错过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购物旺季,近两个月来在中美间包机160多个航班,成功绕过美国港口的世纪拥堵,将毛绒玩具带到美国。据泰尔公司介绍,每架航班的成本在150万~200万美元(约960万~1280万元人民币)。

港口大堵塞的问题总归是有办法解决的。但这引发了美国人的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的日用品都要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运来?难道世界第一强国连手纸、空调滤芯之类的东西都生产不了吗?

当然不是美国不能生产这些日用品,而是美国早就把这些日用品的生产线转到中国等世界工厂去了。美国现在日用品的生产几乎都不在本国,连家家有、人人用的马克杯都要万里迢迢从中国运来。美国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到什么程度?没有全球供应链,美国人可能连碗筷刀叉都买不到,吃喝拉撒都会成问题。这不是开玩笑。为什么美国不在本土生产?因为从中国万里迢迢运来1个马克杯的成本价,都低于美国任何一家企业的生产成本。

小到马克杯,大到波音飞机也一样。据说一架737波音飞机有600万个零件,需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生产。这是全球化的杰作,但现在变成噩梦了。按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估算,美国制造商现在平均要等92天,才能将零件和原材料组装成产品。

全球化概念最早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美国也身先士卒推动全球化,现在已是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的国家。但这次疫情似乎让美国吃了全球化的大亏。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失误就是把许多生活用品产业都外放了。结果一有风吹草动,自己的吃喝拉撒都成了问题。

当然,美国也不都是吃亏。托全球化的福,即使在疫情中,美国能源也找到了最大买家。114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维吉液化天然气公司(Venture Global LNG)签署了为期20年、40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LNG)长期购销协议。不仅如此。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目前中国还有几家国有大型企业正与美国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商钱尼尔能源公司和全球风险投资液化天然公司商谈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交易价值可达数百亿美元。欧洲媒体惊呼:中国可能会买光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确实,看上去中国在全球市场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去年,中国外贸总额超过4.6万亿美元,超过3.84万亿美元的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进出口国。中国的成功在于,一方面,中国利用全球贸易完善了自己的工业体系。目前中国是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其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换句话说,中国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即使关上国门也可以自产自足内循环,绝不会出美国那样的糗。另一方面,外汇充裕的中国可以在全球买买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最大的芯片进口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今年,中国又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全球原油生产增速只有1%,而中国的进口增速是10%,是产量的10倍。N5年计划之前,国家发改委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进口原油将达到2亿吨,但实际上,刚刚到2016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就达到了3.6亿吨。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共进口天然气8985万吨,同比增长1612万吨,增幅21.9%;累计进口金额2239亿元,同比增加488.4亿元,增幅27.9%;进口均价1.81/标准立方米,同比增加5%,环比增加3.8%

这,大概就是有人所说的“中国赢两次”吧?

但中国也有中国的苦恼。美国眼下为日用品短缺着急上火,那是近忧。而中国虽无近忧却有远虑。中国最大的远虑就是纵然再有钱也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的核心技术缺到什么程度?李克强总理说,到现在中国还生产不出小小的圆珠笔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2021(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说,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油和化工产业贸易逆差一直居高不下。“十三五”期间,2016年逆差1360.8亿美元、20171974.2亿美元、20182812.4亿美元、20192683.2亿美元、20202107.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4010.3亿美元,逆差1255.2亿美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长21.8%。逆差主要集中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专用化学品等高端领域。有的产品长期年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

两相对比,中国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显然大大超过了美国手纸、马克杯的对外依存度。

数十年的全球化,早已使各国产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同、相互依赖,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独立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21世纪的气候问题更需要每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哪个国家跑冒滴漏都不行。但各个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份量是不同的。中国无疑是坚定的全球化捍卫者。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多张嘴,没有全球化市场,如何能吃饱吃好,要啥有啥?但事实证明,光有钱有市场,未必就是全球化真正的赢家。中国要想在全球化中获得主动权,应该奉行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努力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一个是努力结交更多的朋友,和气生财。当然这都很难做到。

 资讯搜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