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注册 登录】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返回网站首页
menu
首 页
资讯
数据
政策
技术
咨询
项目
市场
专家
企业
会展
招聘
管理咨询
《中国煤化工》
menu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 详细内容
没有技术卡脖子了,煤制乙二醇该怎样发展?
作者: | 来源:国家煤化工网 | 时间:2018-10-22

“我国已经掌握了煤制乙二醇的核心技术,整体技术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这是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为数不多的技术不受制于外、不存在卡脖子问题的产业之一。”

“但目前发展却正遭受煤价上涨、煤炭资源配置难落实等问题困扰。以及较大的产能过剩和投资风险,同质化发展与竞争、知识产权等问题也不容小视。”

9月16日~18日,由全国新型煤气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氮肥与合成气》杂志主办的2018第五届全国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交流年会于在安徽合肥召开。这是记者从这次年会上获得的消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在主旨报告中指出,煤制乙二醇工艺路线相对较短,投资相对较少,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国内相关技术已越来越成熟,产品质量能够部分或完全替代石油级乙二醇,应用于短纤、瓶片、长丝聚酯等下游产业。

但他同时强调,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还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中与煤相关的因素就有好几个。一是国家实施煤炭“去产能”政策,导致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使煤制油成本上升了约600元/吨,煤制气成本上升了450元/千立方米。大大降低了煤化工的经济性。

二是煤炭“去产能”政策也加大了煤炭新增产能的控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批复、产能核准等进一步大范围延缓,使得多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煤炭资源配置难以得到落实。

三是环境排放指标压力加大,国家环评审批难度加大,很多项目因环境审批难而停顿。国内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出现环评指标需要购买、竞拍。如SO2万元//吨、NOx 万元/吨。这样,便造成一个20万吨的煤制乙二醇项目需要增加1亿~2亿元的投资成本。

四是全国各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关的煤炭“去产能”政策,要求企业与园区减少用煤量,且混淆“原料煤”、“燃料煤”指标,对行业影响较大。

五是我国“七大”石油和化工基地“大炼油”工程建设提速,对乙二醇市场产生压力。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安福在《煤制乙二醇的经济性、竞争力分析报告》中说,2017年底,全球有效乙二醇产能为3168万吨/年,同比增长3%;产量为2682万吨/年,消费量为2705万吨/年,仍保持较快增长。

到2020年,预计产能将达到4051万吨,需求约为3027万吨;到2025年,全球产能预计达到4843万吨,需求将达3543万吨左右;全球乙二醇装置开工率呈下降趋势。

安福说,2017年,我国乙二醇产能达到881万吨/年,产量613万吨,进口量875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已占国内产能37%,但占产量公为20%。

由于乙二醇价格波动较大,近五年来的平均价格约在6600元/吨左右。最高时达到8900元/吨,最低时为4200元/吨。目前国内乙二醇价格约为8200元/吨。预计2020年前,国内乙二醇新增产能约800万吨/年,其中一半以上为煤制乙二醇。到2020年产能将达到1100万吨/年左右,表观消费量1520万吨。

预计2025年,国内乙二醇产能将达14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1750万吨。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因素刺激,我国煤制乙二醇进入新一轮建设高潮。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来,我国煤制乙二醇进入开车季:9月17日,中盐红四方30万吨装置开始试车,华鲁恒升50万吨装置也正在开车,贵州30万吨装置也即将开车阶段。另外,新疆天业、新杭能源、湖北三宁化工、国家能源(神华集团)、陕煤集团等一批项目也在加紧建设或筹备开车。

安福介绍,考虑投资回报及税费,乙烯法制乙二醇的原料成本占比约70%;煤制乙二醇路线除去副产品收益后原料成本仅占比约7%,固定成本约占80%,因此投资对煤制乙二醇的影响非常重要。但从静态、动态方面分别分析来看,当原油价格高于60美元/桶时,原煤价格需低于约150元/吨,煤制乙二醇才能更具竞争力;当原油价格高于70美元/桶时,原煤价格需低于约250元/吨,煤制乙二醇才能更具竞争力。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姚元根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煤制乙二醇技术供应商较多,技术路线大体相同,均为草酸酯加氢路线;包括煤制乙二醇配套设备制造业等,均存在较为普遍的同质化问题。有些还有知识产权的纷争。

姚元根说,行业要想应对煤价、油价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煤制乙二醇产业的发展,一是应进一步提高技术、工艺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技术升级换代步伐。二是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聚酯行业应用,提高产品稳定性等。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单系列规模、降低投资强度、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先厚告诉记者,目前煤制乙二醇技术所用两个关键催化剂不存在国外“卡脖子”的现象。但也存在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综合性能的空间。DMO合成催化剂已实现3年以上长周期工业化运行的实例。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降低贵金属负载量来减少一次投资;通过添加特种助剂提高催化剂低温活性、选择性,使催化剂操作温度远离MN分解的温度,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增加催化剂抗毒、耐热性能。

王先厚说,DMO加氢催化剂目前寿命为0.5~1.5年,需进一步改进加氢催化剂结构,同时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避免催化剂的粉化和结焦,进一步积累长周期运行经验。

从长远来看,要解决催化剂粉化与结焦问题,必须找到导致其粉化与结焦的真实原因,实现2年以上长周期运行,需开发新型结构催化剂,同时需进一步提高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降低消耗,提高竞争力。

安福建议说,在产业布局方面,应重点考虑在煤炭主产地适度布局。可在煤炭价格低的主产地适度布局。可考虑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且靠近下游目标市场或附近具备形成聚酯产业链的条件且运输便利的地方布局。要防止无序发展和一哄而上。要尽快建立产品和质量标准。目前采用石油基产品标准,建议建立煤基国家产品标准。要进一步推进煤制芳烃大型工业化生产项目的示范,待煤制芳烃成熟后,构建聚酯产业链,解决运输瓶颈。

中科宁波远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忠升建议,乙二醇产业风险管控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现代煤化工资金投资较大,并能源消耗较高,煤制乙二醇现已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无序扩大项目投资将会对国家金融和企业带来巨大风险。要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和避免一些跟风投资的现象,引导企业重视生产精细化、科技含量高产品,在自身产业链中挖掘潜力,走循环经济绿色化工之路。

据提醒说,2017年,我国乙二醇产能881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占37%,而乙二醇进口依存度较大,这种风险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延长石油、中石化、东华工程、华烁科技和陶氏化学等国内外煤制乙二醇主流技术专利商、工程公司、科研、生产企业与配套厂商的专家学者等140多人参加会议。重点围绕合成气(煤)制聚合(酯)级乙二醇工业化装置工艺优化、长周期连续满负荷运行;乙二醇(羰化DMO、加氢EG)反应器研发、应用、大型化进展及工业化运行;新一代羰化DMO和加氢EG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及运行;煤制乙二醇相关工艺;工艺、设备和催化剂改进;工程设计经验等方面进行专题技术交流。

9月18日,与会代表还到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的试车现场参观,并与该公司总经理方立贵等高层领导进行了技术交流。

全国化肥工业信息总站常务副站长、全国新型煤气化技术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氮肥与合成气》杂志主编郑伟中主持论坛。

 资讯搜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