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注册 登录】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返回网站首页
menu
首 页
资讯
数据
政策
技术
咨询
项目
市场
专家
企业
会展
招聘
管理咨询
《中国煤化工》
menu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 详细内容
关于煤化工助力煤炭行业去产能探讨
作者: | 来源:国家煤化工网 | 时间:2016-01-29

煤炭卖不过土豆坑口吨煤价不抵一方沙子钱。短短几年,中国煤炭行业从黄金时代跌入了铁锈时代,近乎全行业亏损。

煤炭行业去产能是一个大问题,也是改造升级传统产能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正如总理所说,这两个行业目前产能严重过剩,且是基础性行业,国有企业又占主导,所以有必要对过剩产能进行化解。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五大任务之一便是去产能。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主动退出产能。二是严控新增产能。严格督查落实国家 2013年有关停止备案新增产能钢铁项目的决定。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三是完善支持政策。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现代煤化工行业前几年一直高热不退,但在精细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上却远不及预期,以至于2015年以来,对于国家环保部的环评制约、以及经济波动的冲击,完全无力抵挡。

煤炭行业的去产能正在持续推进,国务院三日两次召开会议部署煤炭行业去产能。早在120日,李克强总理就明确表示,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要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取得突破。从近期中央对煤炭行业态度上看,中央已经下定决心,对落后产能进行坚定去除。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当下的痛点,煤炭、钢铁行业则是过剩产能的典型。以煤炭行业为例,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达到62%80%以上的煤炭企业亏损,国有煤炭企业整体亏损223亿元,而此前一年还盈利300亿元,可谓来如山倒。

从一般意义上讲,钢铁和煤炭是典型的强周期行业,必然会随经济波动出现大幅调整,不过,从国际上来看,虽然欧美等国也曾有过类似危机,但我国煤炭行业目前之所以面临艰难形势,还与我们自身的一些原因有关。

钢铁、煤炭虽然是传统行业,也一样需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仍以煤炭行业为例,以其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行业前几年一直高热不退,但在精细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上却远不及预期,以至于2015年以来,对于国家环保部的环评制约、以及经济波动的冲击,完全无力抵挡。

煤炭生产出来,是向基础化工产品转化,还是向精细、高端的煤化工产品转换,两者的市场竞争力孰强孰弱是不言而喻的。当下化解煤炭行业的过剩产能,关停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据媒体报道,未来三年,中国将关闭4300家煤矿(总产能约为每年7亿吨),分流人员100万人。中国政府将为此斥资45.7亿美元(约合300亿元人民币)。如此大的代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就整个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高端化的产品升级才是正途。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前些年国资加强在煤炭行业的控股表现突出,其中国资控股煤炭企业的现象尤为严重,由此也造成了行业整体上的市场敏感性弱化。应该说,在煤矿事故频发、生产安全面临监管难题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资源整合,的确改变了企业小、散、乱的状况,然而,国资介入过深也导致了企业机制僵化、市场思维缺失的问题,应该说,这一问题直接加剧了当前去产能形势的严峻性。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个重要应急方式是兼并重组,而在兼并重组中,以往政府每每扮演拉郎配的角色,这是有违市场规律的。因此需要强调,化解过剩产能要尽可能减少不当的行政干预(完全避免是不现实的),只有这样,煤炭、钢铁等存在过剩产能的行业才能够回归市场化。

仅就当下而言,煤炭、钢铁行业的去产能直接涉及银行(债务)、地方(财政)以及企业(自身利益)等部门利益,这些阻力克服之后,人员的分流还会给财政和社会造成一定负担,这些都是政策需要面对的挑战。而着眼长远,政府还要认清造成过剩产能的根本原因,在应急之后,更需要的是让市场的手对行业进行优胜劣汰的整合。

 

(来源:前瞻网

 资讯搜索
   
 推荐资讯